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财经 >  >> 正文
环球通讯!持续高温下电力板块成焦点,关注火电转型、绿电央企等领域机会
来源: 证券市场红周刊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2 17:41:37

(原标题:持续高温下电力板块成焦点,关注火电转型、绿电央企等领域机会)

红周刊 特约 | 陈明


(资料图片)

电力板块供给侧关注火电灵活性改造+储能市场释放,具备先发和集团优势“绿电”央企;需求侧关注具有虚拟电厂、储能EMS、微电网等新型商业模式布局的公司。

随着“史上最热夏天”席卷各地,电网负荷能力也迎来每年一度的最大挑战。迎峰度夏期间,在我国电力整体供需偏紧的背景下,电力保供仍是关键命题,有望推动我国以市场化资源调配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。电力电网数字化,以及不同类型电源、储能、用户侧调节能力提升是主要任务。

火电转型“绿电”成盈利新增长点

估值有望重塑

2023年以来,得益于保供政策及国际煤价下行等多重因素,火电板块迎来业绩拐点,Q1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516%。预计今年在水电出力偏弱形势下,火电仍将发挥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,需求将保持强度,推动火电运营企业盈利扩张。在近两年煤价高位形势下,“绿电”运营模式具备较强业绩确定性,成为火电运营商盈利重要组成部分,部分冲抵了火电业务的亏损压力,成为拉动火电企业利润的第二成长曲线。

以火电装机为主力的“五大四小”发电集团作为电力行业主力军,开始加速清洁化转型,风光装机量占比迅速提升。截至2021年末,我国大型发电集团风光装机占比已普遍在15%-40%左右。近年来,各大发电集团陆续发布“十四五”装机规划,彰显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。伴随集团整体装机规划设立,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进程,颁布“十四五”装机目标。

如央企背景的某上市公司A,其“十四五”装机规划是新增新能源装机3500万千瓦,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0%以上。一季度该公司完成上网电量959亿千瓦时,其中火电/水电/风电/光伏分别为825/80/46/7.6亿千瓦时,风光上网电量同比增长31.8%,市场化交易比例达93.2%;一季度新增风光装机0.48GW,累计达11.07GW。

从业绩看,虽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9.64亿元,同比下滑7.0%,但并非受到主业影响,主要为投资收益亏损1.20亿元,主业毛利率同比仅下滑0.09%,基本持平。背靠集团型资源,长协煤保供优势显著,考虑当前煤价震荡下行、长协煤严执行,预计盈利有望继续改善;同时风电、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建设也在加速。

以史为鉴,包括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在内的“绿电”板块由于其盈利确定性较强、所在赛道成长性较高,享受显著高于火电板块的市净率。据统计,2018-2022年5年时间申万火力发电板块平均PB为1.0倍,申万光伏发电板块平均PB为1.8倍,申万风力发电板块平均PB为2.5倍。未来随着头部发电企业新能源装机占比逐步提升,估值中枢亦有望向“绿电”靠近,实现估值重塑。

此外作为建设周期短、投资成本低、综合性价比高的调峰方式,火电灵活性改造行业投资价值日益显现。如专注“能源”+“环保”的某地方龙头企业B,国资赋能资源优势明显且技术优势突出,掌握制氢电解槽和火电灵活性改造核心技术,有望受益于氢能市场空间爆发和火电灵活性改造空间打开,下游需求快速释放支持公司盈利成长,公司主业稳健且新兴板块增速显著,具备较高的成长性。

一季度,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.06亿元,同比增长12.05%,实现归母净利润2.21亿元,同比增长6.58%;预计2023年合并报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,利润总额11.2亿元。

“绿电”装机步入快车道

头部央企优势凸显

自双碳战略提出以来,我国“绿电”装机便进入快车道。截至2023年4月底,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,达到8.2亿千瓦,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.9%。伴随央企新能源项目加速投产,“绿电”装机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。

当前“绿电”板块已回调至低位,在当前市场偏好较低背景下,业绩确定性强且低估值的“绿电”板块已具备配置价值。例如,中证风电产业指数市盈率在26倍左右,低于中位数,处于历史分位36%的位置上,投资性价比较高。

但受制于项目资源竞争激烈、潜在消纳瓶颈以及补贴发放形势的不明朗等不确定因素,此阶段头部“绿电”企业的先发优势以及集团优势将逐步凸显,利润保持稳定增长,有待行业潜在利空出尽,届时有望再度形成业绩增速拐点。

比如某“绿电”运营商龙头C,主营业务为风能、太阳能的开发、投资和运营。截至2022年底,公司风电装机15.9GW,光伏装机10.3GW,新增核准/备案项目16.3GW,在建项目12.2GW,项目资源具备优势,装机规模成长空间较大。去年该公司发电量创下历史新高,全年完成发电量483.5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6.21%。2023年一季度仍保持平稳增长,实现营业收入68.53亿元,同比增长18.39%;净利润24.33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

此前由于硅料价格逐步走高导致上游成本高企,拖累光伏项目投产建设。但从今年2月至今,硅料价格持续下跌,截至6月7日硅料价格下跌至今年最低水平100元/kg,较2022年11月高点303元/kg跌幅高达67%。硅料加速降价带动投资成本下降,提升利润空间;随着运营商大规模采购光伏组件,叠加光伏组件价格下降,有利于运营商改善项目收益率,利润向运营商回流,推动装机规模扩张,受益产业链降价的公司有望景气扬升。

例如某分布式光伏运营商D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深耕行业多年,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,拥有屋顶资源开发和电站运维核心竞争力。2023年一季度,该公司主营收入1.27亿元,同比上升9.13%;归母净利润 3007.59万元,同比上升180.05%。在新型电力建设和整县推进屋面光伏背景下,优质分布式光伏电站服务商和运营商有望充分受益,该公司盈利有望持续提升。

高温+电改政策推进

虚拟电厂等新商业模式利润增厚

考虑到新能源的随机、间歇、波动等特性对电网安全产生威胁,虚拟电厂能够有效促进电网供需平衡。同时我国电力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,通过建设虚拟电厂调节可降低投资成本。

据国家电网测算,若通过建设煤电机组满足其经营区5%的峰值负荷需求,电厂及配套电网投资约 4000亿元;若建设虚拟电厂,建设、运维和激励的资金规模仅400亿元-570亿元。因此,相对于供应侧的电源建设成本,需求侧资源更为廉价,虚拟电厂帮助发电厂和电网企业降低投资成本。中信证券预计,到2025年虚拟电厂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23亿元,到2030年其市场空间或将达到1961亿元。

随着电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和高温天气的来临,虚拟电厂、储能EMS、微电网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利润增厚,具备相关业务的公司将有望打开市场空间,建议可关注电网下属的信息化企业、电力信息化领域企业等。

某虚拟电厂概念公司E是国内主流的企业管理、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、产品和服务提供商。该公司建设了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,平台能够实现分布式发电、储能、充电桩、工商业用户等分散资源的在线聚合和统一管理,支持资源的潜力评估以及分级分区聚合管理。

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,盈利能力上升。其中营业总收入4.56亿元,同比上升24.58%;归母净利润777.59万元,同比上升4.99%。

此外在电力领域具有技术储备,具备虚拟电厂系统建设和优化能力的企业也值得关注。如国内微电网业务的某龙头企业F深耕该领域多年,实现了从硬件设备供应商到系统级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业务转型。该公司微电网业务每年可触达市场空间约1300亿元,微电网系统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25年的30%-40%。伴随下游需求的加速释放,公司有望凭借产品优势与先发优势进一步打开市场提高市占率。2023年一季报显示,公司主营收入2.3亿元,同比上升11.15%;归母净利润4181.78万元,同比上升32.65%。

不过也需要警惕电改政策落地不及预期、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。尤其虚拟电厂、储能EMS等新业务领域都处于市场初期阶段,随着行业内竞争对手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高,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风险。

作者系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。本文已刊发于7月1日《红周刊》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代表《红周刊》立场。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,不做投资建议。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